飞阅文化:如何打造“软”智慧图书馆,答案在这里!发表时间:2018-09-09 17:16 2018年6月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上,飞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省红发表了以“虚拟图书馆·云服务——可视化搜索强势来袭”为主题的演讲。 在演讲中,朱省红以图书馆真实案例为基准,与各位专家探讨了“软智慧”如何为图书馆解决难题的方法。 1 近些年“智慧图书馆”很受热捧,而建设“智慧图书馆”可分为“硬智慧”与“软智慧”两大类。基于物联网技术,目前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部分实现了“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但是某些“软智慧”几乎没有落地实现。 所谓真正的“智慧”,本质上是以大量的数据计算为核心,做到人和物的多场景感知和预测。“软智慧”将图书馆最基础的“人找书”延伸至“书找人”,结合线上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引导的方式展现,将馆内的睡眠资源激活,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和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不精准、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为了让图书馆“软智慧”得以落地实现,浙江飞阅从图书馆高频业务(纸本书借阅)入手,打破传统OPAC检索方式,采用了可视化搜索工具,并全程记录用户所有的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自从2017年7月虚拟图书馆在汕头大学上线以来,飞阅团队共调研了12家图书馆,116名用户,持续迭代16次产品服务。 实际上线使用后的数据显示,“软智慧”虚拟图书馆的应用效果十分可观: 以“线上用户活跃度”和“线下借阅转化率”为目标,汕头大学图书馆在使用虚拟图书馆·云服务产品期间,唤醒了大量休眠用户,图书馆的总体访问量和借阅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按当前活跃用户数量预测,2018年全年,汕头大学图书馆将有20%-30%的线下转换率增长。 2 结合“软智慧”图书馆的多场景感知,浙江飞阅对未来电子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未来的电子书将不再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可选替代品。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富媒体电子书,是可以让用户交互分享的电子载体。 在富媒体电子书上,用户可以直接在书架打开,划线注释,添加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进行分享交互。富媒体电子书采用SVG格式,有效防止盗版。 富媒体平台可以应用在读书笔记、书评、图书馆培训等虚拟空间学习交流和知识分享场景。虚拟图书馆和富媒体平台的服务融合,会沉淀大量宝贵的UGC数字资产,有效提升线上线下用户活跃度。 在展会中,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主任朱强也指出:“未来用户生成的内容将会不断增加,无论这些内容涉及或不涉及学术,大量地持续地采集这些内容并加以整理,显然有助于教学与科研。图书馆人需要关注这些内容,发展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资源与服务。这有可能成为图书馆新的业务增长点。” 3 朱省红还提到了浙江飞阅的图书馆“软智慧”运营设想——虚拟空间服务分层体系。 虚拟空间分层服务体系通过虚拟图书馆到各学院的精品图书馆,再到更加细分的各个虚拟交流空间,最终达到每位读者的个人图书馆。在这个体系中,资源通过产品和服务越挖越细。最后的目标是,每位大学生读者在大学四年中有效借阅50本-80本他自己喜欢的书籍,从而盘活馆藏资源。 在运营过程中,产品是和用户的交互接触点。通过建立个人用户大数据,可以实时地推动资源建设和评价,通过用户群体画像和个人画像,能够为新用户和睡眠用户提供精准服务。收集用户数据和体验反馈,在活数据和算法的支撑下可以持续迭代产品。三位一体,为用户同时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 4 演讲最终回到了大数据、云计算在图书馆“软”智慧的落地运营价值。 在算法和用户大数据的支撑下,除了提供图书馆个性化的感知OPAC搜索以外,提供个性化的搜索也很重要。个性化搜索引擎的应用场景下,用户可以按需配置排序结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同样的“大数据”搜索,个性化搜索引擎希望做到不同专业的学生搜索列表首页是不同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搜索同一检索词,搜索列表的首页是不一样的。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而图书馆现有的数据仅仅只是部分残缺的数据、结果数据(比如借阅,预约数据),这些数据仅仅局限于事后展示,并没有为图书馆的运营带来进步。同时,所有用户使用产品服务的过程数据是丢失的。用户大数据是宝贵资产,越早保留记录越好,它会反馈给各种服务,实现数据的业务化,形成价值闭环。大数据,云计算应该为图书馆实现“软”智慧提供技术手段。 5 除了产品优势以外,浙江飞阅的优势还体现在服务架构上,浙江飞阅提供的SaaS服务具有独特的运营和迭代机制。 传统的软件产品和项目对于客户来讲,验收以后效果不能完全保证,一次性投入大。而SaaS服务产品上线以后,运营才刚刚开始。提供价值交付,按需购买,按效果付钱。不仅能够持续满足客户运营要求,更具有独特的运营和迭代机制,是软件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客户和企业双方共同认可的服务模式。 浙江飞阅作为中国图书馆行业首家SaaS服务商,一直坚持着“为图书馆用户提个性服务,旨在合并、优化、扩展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产品理念,将持续运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充分为图书馆用户赋能。 |